伊兵與戲劇福利品出清

網友評鑑4.5顆星,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博客來藝術-藝術美學分類網友最愛書籍


想知道博客來網路書店如何介紹[伊兵與戲劇]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伊兵,是中國著名戲劇家,特別是對越劇事業作出過重要貢獻。他是一位出色的戲劇活動家、組織家、改革家,同時又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戲劇理論家,他有出色的文才和鋒利的筆,寫過許多好文章。這本《伊兵與戲劇》,反映了他在建國初期戲劇事業中的重要作為,今天讀來仍給人以很多啟迪。

伊兵同志是浙江嵊縣人,生于1916年5月9日,卒于1 968年10月4日。他原名周紀綱,周丹虹,筆名甚多,青年時期的伊兵是家鄉出名的才子。1937年他參加革命,長期從事部隊文化工作,1942年至1945年擔任四明山行署社教隊指導員,領導了當時根據地條件下的越劇改革。解放後伊兵任華東文化部戲改處副處長和華東戲曲研究院秘書長等職,領導和參與了華東地區的戲曲改革,創造性地開展了工作,為改造和繁榮戲劇做了許多實事。他在上海解放初期舉辦過三期“地方戲曲研究班”任班主任,培養了大批戲劇骨干力量;他率先創辦了戲劇刊物《戲曲報》,任主編,為戲改工作開闢了理論陣地;他重點抓了上海的越劇改革,抓出了《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碧玉簪》、《春香傳》、《打金枝》、《白蛇傳》等一批越劇代表劇目,使越劇聲威大振,進而發展成為全國第二大劇種。

當時上海的越劇改革,對浙江等鄰近省份,乃至更廣的地區有很大的影響,給了各地的戲曲改革以有益的參照,共同創建了戲曲的黃金時期。伊兵同志胸懷坦誠,性格耿直,有火一般的熱情,他的品德和實干精神至今仍為人們所念念不忘。

由于伊兵同志是華東戲改工作的直接參與者和領導者,身居戲改第一線,因此他的文章一般都帶有強烈的參與性質和導向意義,許多文章是為了回答戲改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撰寫的。他的文章目的性明確,政策性較強,時代色彩濃烈,頗能反映當時的戲劇風貌,為了解新舊交替時期的戲劇變革留下了寶貴的第一手史料。

1955年,伊兵上調北京,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書記處書記、《戲劇報》主編等職。他的活動範圍更廣了,他的藝術視野不再局限于華東,而是面向全國戲劇界。他在這個時期寫的許多戲劇論文和《戲劇報》社論,更帶有全局性和導向性意義。

本書擇要收集了他各類代表性文章48篇,由周健爾選編。第一部分收集了伊兵有關戲改工作的文章16篇,有學術性較強的論文,也有對戲改工作的具體部署,其中《論神話劇》、《論歷史劇的問題》、《越劇改造諸問題》、《關于梁山伯與祝英台》等篇章,在當時影響較大,對戲改運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本書的第二部分收集伊兵戲劇評論文章20篇,涉及中國11個劇種20個演出劇目,一定程度上記述了當時中國的戲劇演出狀況,反映了那個特定時期戲劇創作的豐碩成果。

本書的第三部分收集伊兵的戲劇論文12篇,這組文章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理論高度。其中《頌美的創造者》是對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專題研究;《釋拿來主義》是對魯迅思想在新時期的運用;《偉大的戲劇家關漢卿永垂不朽》是對關漢卿一生戲劇活動的全面分析評價;《現實與理想初探》是對藝術創作的根本法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探討,這兩個創作法則貫串古今中外一切文藝創作領域,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值得我們永遠記取和深入研究。

本書的緬懷部分是袁雪芬等當代戲劇家對伊兵的緬懷文章,他們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出發,生動反映了伊兵的為人,並對他作出了實事求是的評價。

伊兵是勤于工作、勤于思考、勤于筆耕的黨的戲劇工作者,他的戲劇文章遠不止這些,限于篇幅,有許多文章只能割愛;伊兵早期曾從事過詩歌、小說、劇本創作和部隊新聞報導,所留文字較多,這些也未能收容于本書。

回顧歷史是為了創造未來。我們深信,本書所收集的文章將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戲劇的沿革,了解戲劇的昨天,更好地把握戲劇今天,並創造出戲劇燦爛的明天。
...繼續閱讀

人民幣:30.00
伊兵與戲劇

本類書籍銷售 Top 5
  • 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
  • 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
  • 藝用人體造型圖集3︰視覺藝術的人體模特
  • 談美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t06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